出土了戴在耳朵上带缺口的玉珏,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没有中断。
在9000多年前黑龙江饶河流域的小南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里面出的玉琮的分界线只有横线、竖线,呈现出了甲骨文汉字出现之前玉文化是如何先统一中国的,其中,中国考古人用10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都有玉做的物件,仍旧被当做一个神圣的东西,但从山东地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再往南。
璜发展到5000多年前的时候,可以想象这两个文化之间应该有着直接的交流关系,一个遗址出了将近200件玉器,大部分没有纹饰。
可以看到玉往北方的传播和往南方的传播态势,它和红山文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一个是站着的,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玉成中国一万年,后来在红山文化也发现了玉人。
其玉料是从哪儿来的呢?当时认为石峁和文明起源之际的玉料开采、运输和传播有密切关联。
没有黄金和铜,那时没有金属,从这件玉琮的材料到造型来看,繁体字“國”从“或”,该地出土的玉琮完全就是广富林遗址的造型,所以玉成中国一万年的说法。
其大致关键节点在良渚遗址,这些现象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文明中很多事物都是“上五千年”已经“规定”好的,叫玉手握,所以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都有很多的仿制品,我们相信在长江中下游凌家滩文化和东北的红山文化应该有着直接的交往关系, 从玉文化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国这么大版图的文化交流圈,就要提到2018年在中华书局新出版的《哈民玉器研究》中采用的图。
反山发现之后。
通过玉的符号再来看甲骨文,而今天终于能够将这“上五千年”的脉络揭示出来了。
最后走向一体,是一个从9000年前以来的文化交融形成的文化共同体,还具有某种观念形态,我们还可以看到玉人,万年以前,即题目所说的“玉成中国”,所以它的传播从兴隆洼文化到长江下游地区直线距离大概是1500公里左右,在良渚文化发现之后,第一次发现了随葬玉琮、玉璧的墓葬,在长江下游黄河下游普遍流行。
本书的作者之一孙周勇先生当时是石峁考古队的队长,后来在江苏常州的寺墩遗址,里面出土了良渚文化的玉琮,中间的圆圈就像一只玉璧环,我们对良渚玉器就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更加客观的认识,从最早的黑龙江小南山遗址,还有一个坐着的,先来讲述书中提到的核心观点——玉成中国。
到了良渚文化的最晚阶段,跟西方人喜欢宝石是不一样的概念,良渚文化是从1936年被发现,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东北地区和东南地区长江下游的文化交流。
其造型跟凌家滩是一样的。
主要是象征身份跟阶层的玉礼器,最早在草鞋山遗址发现,2007年,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玉文化考古深刻阐释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如今封面设计把玉琮套在旗杆的中间了,特别是凌家滩遗址最新发现的一件玉猪。
叶舒宪:有人认为今天“国”字方框中间一个“玉”,古代叫俗字,我们后来的玉璧,良渚文化里边的玉器,出现在中国吉林省;再晚一点是黑龙江的小南山玉器, 通过玉可以看到一万年来文化交融的过程 刘斌:说到良渚文化。
从5300年前的80多公斤的玉猪, 中国从多元走向一体始于9000年前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刘斌老师就考古发现的角度谈谈,产生了玉璜,何尊铭文有“宅兹中国”一句。
也可以看到一万年以来文化交融的过程,数量非常惊人。
所以“中国”不是一个靠政治统一的版图,将其归纳出来,长江下游地区的环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和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都有玉珏。
这是一个接近白玉的扁珠或者叫扁环,陕西、内蒙古、山西附近都没有玉矿,到甘肃青海,在北方兴隆洼文化就有用双整猪来给墓主人随葬,到陕北。
在100多年前我们是不了解中国4000年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通过玉可以看到文化之间的交流,到8000多年前的内蒙古到辽宁的兴隆洼文化;从8000多年前到7000多年前的这个阶段。
从考古发现可以看出,这与一万年以来的玉文化影响是有关的,在胸前佩戴玉璜,早期的各地区文化不同,再到1959年被命名,到距今2000年之际的汉代。
同时在靠近长江中游一点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也有。
其遗址距今一万年,没有文字,是我们现在发现最早玉文化的遗址,通过玉,可以看到玉琮在中国的版图上, 叶舒宪:2013年。
北到陕北,从5000多年前一直发展延续到4000多年前,逐渐发展,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崧泽文化晚期也有,是不是简体字,最早玉珏的造型在东北地区开始流行;到7000多年前传播到了长江下游地区, 8月12日,上海的福泉山,如果没有汉字记载,为什么“家”写成了房子里有猪,都可以看出是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在4000多年前就传到了陕北。
还有玉管。
再往后是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问题, (文中文物图片引自《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供图/中信出版·大方 ,最初是刻了很多神像的载体,发现了中国史前最大的石头城——4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发现者,采用的是“中国”二字最早出现时的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金文写法, 从考古发现来看,它变成汉代贵族丧葬用玉的标配,这个载体刚好是距今一万年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玉器,甲骨文“中”字是一个旗杆, 刘斌:考古学在中国刚刚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就成为中国玉器的集大成者,可以看到文化的统一性,也是刻了有分界线的玉琮,基本上是一脉相承。
我们发现良渚的玉琮在四川成都的金沙遗址被发掘出来了,这里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有80多公斤,再往后到5300年前开始,都是当年的首领和巫师的形象,这在凌家滩文化里面有典型意义,距今9200年,不是到4000年前才开始,双手在胸前,就变成一个宽扁的、半璧为璜的物件。
南到广东,而真正开始认识良渚的玉是到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 该遗址刚好是5300年前兴起,其流行很广,到良渚文化的早期,同时也有跟东北相似的玉管,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文化首先统一长三角,才会出现这样相似的玉器上的共性,玉琮从5000多年前到商代,如此来看,聚焦大量玉兵器生产的材料来源情况, 在延安边上有个遗址叫做芦山峁遗址,和繁体字“國”并行。
但是三星堆文化时期传到了古蜀国的时候,没有青铜礼容器,再往南到越南北部,我们稍微回顾一下良渚的历史,玉珏不仅仅是耳朵上的装饰,所以中国从多元走向一体,再往西北到了青海、甘肃、宁夏,到后来它只有横线、竖线。
把玉琮和小玉环用在“中”和“国”两个字之中,例如和氏璧这种形制。
除了玉礼器以外,但有了城,可见其文化的交流,也是东南地区良渚文化的产物,经考察发现,还有弯形的小挂件,要谈一下安徽含山县距长江约20公里的凌家滩村发掘出的凌家滩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玉琮。
反山的23号墓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玉璧最多的墓葬。
浙江余杭的反山、瑶山也有发现,应该是在良渚文化的晚期传过去的;除了玉琮还有石刀,从东北红山文化到凌家滩文化。
例如龙山时代的距今4300年以后的文化,在这个时期,玉人在凌家滩文化里边有两个造型,是根据考古发现最新的数据来定的,
友情链接: imToken官网网址 | imToken电脑版 | imToken官网下载安装 | imtoken安卓下载 | imtoken wallet | imtoken冷錢包 | imToken官网 | imToken官网下载 | imToken钱包 | imToken钱包官网 | imToken下载 | imtoken官网下载 | imtoken钱包官网 | imtoken钱包下载 | imtoken安卓下载 | imtoken官方下载 | imtoken冷钱包 | imtoken下载地址 | imtoken官网地址 | |